雖然知道應該要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了,(就是要早點睡)
但是看了今天中午中華VS.日本的青棒錦標賽我還是忍不住要把這個盤旋在我心底已久的題目寫出來。
現在就寫!!不寫我怕我睡不著...(最慘的是寫了還是睡不著...)
上了禮拜,目前台灣最多勝的總教頭徐生明去逝。
透過各大媒體的報導,以及黃煚隆總教練、馮勝賢教練和其他球員們多多少少的提及徐總的目標、接下來想為台灣棒壇做的事,其中一樣剛好是我想找的答案。
這個疑問最近一直在我心中彎來繞去,還是依舊沒有解答。
美洲各國的球風非常鮮明,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有Power、節奏明快,用強取豪奪來表達也不為過。
美國、古巴、委內瑞拉、加拿大都給我這種感覺。
回到亞洲,日本的球風就像是機密的儀器,故障機率是0.00000000...1。
每個環節都非常細膩、精準,戰術執行成功率之高,嘖嘖嘖。
至於韓國,最近旅日的陽岱鋼在FB上發表了一則訊息,開頭第一句是「雖然我一直覺得台灣少了韓國那份霸氣....」
霸氣嗎?好吧,我承認我從來不這麼覺得,我只覺得韓國隊的球風很積極。
其它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那麼,中華隊呢?
台灣棒球的球風是甚麼呢?
說老實話,今年看球第10年了,我還是無法具體的形容、描述台灣棒球的球到底是哪一款。
是成熟艷麗還是小家碧玉?
是溫柔婉約還是落落大方?
是冷若冰山還是熱情如火?
(妳以為這是再看美女嗎?)
我實在無法找到確切的答案....
今天看了中華小將與日本甲子園菁英的對戰,日本隊的球風嶄露無遺。
反觀中華隊,這方面依舊讓我摸不著頭緒。
日本隊的每個戰術執行都成功,關鍵時刻的安打也都是順產,守備、投手壓制力一如我們平常對日本隊的印象。
(強迫取分的那顆球高成那樣竟然還點的到,我真的無話可說...)
總之,非常的「日本」。
是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嗎?
中華隊的球風到底是?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那個領域,都應該要有自己的風格。
我們要有自己的球風、自己的風格。
我們不能只是跟在別人後面學習,更要有自己的想法。
要以台灣的方式與信念,打造台灣的球風。
我們不能老是跟在別人選擇的路線之後,而是要選擇一條是和台灣棒球的道路。
要領先,就必須走自己的路。
如果是徐總,又會創造出甚麼樣的答案呢?
因為徐總接下來想做的事情中其中一樣就是創造義大、台灣棒球的風格。
這一點在徐總過世後才被報導出來,和我的疑問不謀而合。
可惜我可能無法從徐總身上得到答案了。